当前短讯!吉林黑土地劲吹青春风 年轻“米二代”让种田更具效率


(资料图片)

中新网吉林6月21日电 (记者 苍雁 石洪宇)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低空飞过稻田,10分钟便完成了整片地的施药除草作业。

32岁的张帅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,322公顷稻田的管理在他手中游刃有余。这个年轻人时时牢记老一辈的经验,依照农时精心侍弄土地。

作为吉林市永吉县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“掌舵人”,张帅是名副其实的“米二代”。

张帅居住的万昌镇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,松花江两条支流流经这片黑土地,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,全镇的种植面积达12.6万亩。作为中国北方优质大米的主要产地之一,该镇的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市场的紧俏货,近些年还远销韩国、日本及欧洲、东南亚等地。

2019年返回乡村后,张帅成了自家米业公司的继承者。最初,家人给他一块40公顷的“试验田”,让他熟悉土地。张帅在“试验田”上摸爬滚打,最终摸索出一套新的管理模式,实现科技种田和商业化销售。“种地也要紧跟时代。”

实际上,近些年有很多像张帅一样的“米二代”陆续返乡,推动“米业”发展。“米二代”的父辈们多为“70后”,他们抓住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期,通过家庭农场、土地流转、扩大种植规模等手段,淘得“第一桶金”。而张帅等“米二代”则依托农业机械化、农企管理、新商业思维等手段,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再发展。

1994年出生的刘晓奚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家乡万昌镇施家村。家里世代种田,她把目光放在了粮食加工方面。“父母种田有经验,但我对销售感兴趣。”

“米二代”郭琦悦驾驶农机车辆 永吉县委宣传部供图

2015年,刘晓奚创办了一家磨米房,为了招揽更多顾客,她把磨米房设置在了国道旁。这个不到200平方米的“微型”企业成长很快,2017年,磨米房升级成米业公司,经营销售万昌大米产品。

30岁的郭琦悦也是吉林“90后”新农人的一员,2019年成立永吉县合十家庭农场,70公顷稻田全部实现机械化管理。郭琦悦更关注农机的性能,对农机的更迭换代熟稔于心。“现在种地效率更高了,产量也更大。”

连日都是阴雨天气,稻苗在雨水的滋养下“疯长”。无人机短暂休憩后,再次飞过绿油油的稻田。张帅认为,机器的轰鸣声很动听。(完)

推荐DIY文章
问道手游激活码在哪领 详细领取方式可以打开文章往下看_焦点热门
每日视点!ping 命令用法 在网络中ping是一个十分强大的TCP/IP工具
环球新资讯:桃花岛景点门票价目表最新消息 本文还将带你一览桃花岛的风情
dnf游戏百花打造技巧 来聊聊百花这个职业的刷图加点
黄金大劫案影评 精致的舞美和色彩艳丽的镜头也为影片增色
fc热血物语金手指以及剧情全攻略 带各位玩家重温儿时经典
精彩新闻

超前放送